用旁白帶入

小說在呈現方法上與電影的最大不同,主要在於文字流可以帶動心緒的流動,使得故事自己可以直接對讀者訴說,不需要透過影像與音效等外部情境建設,全賴主觀的想像即可。

電影需要透過視覺影像、畫面呈現、光影色彩、物件配置、演員表現等,並佐以聽覺、音樂、音效、對白、語氣來做全面的鋪陳,小說卻可以用純文字流做到,因為文字流就是作者的思緒流,作者與讀者只要透過文字即可傳遞一切,它能直取人心,是不需透過聲光效果建設出的感官體驗。

而當小說搬上電影時,原本依賴文字帶動的所有情境想像,都必須轉換成具體的圖像與聲音。兩種呈現方式各有各的法則要領,也各有強弱點,每個閱聽者的喜好也不一樣,媒介的本質不同,拿兩者相比優劣沒有意義,兩者的要訣也不適合直接交替應用。

不過似乎很少在電影裡遇到旁白一直在「講故事」 的,這是否因為不高明而少被電影製作人採用,我並不確定,但一部小說改編的電影,如果在原作很依賴旁白帶入而少用對白,當改編成電影之後,硬是拿掉旁白只靠視覺呈現,是否帶入感反而會變差?

我是小說作者,在學習寫作的早期,曾因為太依賴角色對白來帶動故事而被批評為劇本,後來熟練了,發現自己比較擅長用文字說故事,不再拘泥於視覺與感官描寫,很多時候會發現一大段情節裡面對話很少。

這麼看來,小說寫作與電影鋪陳方式,顯然是往兩個不同方向走的。

如果電影的呈現可以將旁白很恰當地融入情境,也未嘗不能當作是有聲光效果的口述故事。

留言

  1. Stephen King 的小說就是用文字帶入寫實感,感覺上拍成電影的話就像是運鏡的手法,所以還是以個人寫作特色為主吧?

    回覆刪除
  2. 我的意思是,小說寫作可以儘量使用電影裡面不能常用的作法「直接告訴讀者現在是什麼情況,角色在想什麼,氣味?觸感?情緒變化,角色聯想到什麼……」讓一個導讀人在那邊喃喃不休。
    電影若不用旁白補述,就得依賴演員的肢體與表情神色作呈現,不然就是對話與動作,其他就是畫面陳列與音效。比較少商業電影採用旁白說明畫面上怎樣怎樣……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情況再惡劣,也不要成為自己曾經厭惡的樣子

《缺》第三章:無疾

從船上把行李丟進水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