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07的文章

以時間換空間

每次利用空窗期從事創作,都會全力以赴快速消耗我的靈感儲備,將腦裡醞釀已久的一切寫下,直到突然發現某個部分沒有準備到,臨陣苦思依然沒有滿意的結果,就會先放下。 忙久便成盲,創作活動本身也是,這時不如去做點別的事,我不傾向在狀況不好時鞭策自己繼續前進,只在銜接好點子之間下硬功夫,因為讓我喜歡的好點子往往是無心插柳種出來的。 人的注意力有限,專注同一件事情太久會忽略掉其他,導致忙太久變成大盲人。因此休息是有價值的,不見得是要完全丟開負擔停下腳步,可以是改變另一種姿態繼續前進。 怕忘記的事情,找東西幫你記下來,例如筆記本,記下來之後就可以如釋重負地暫時拋開,好讓放空的手去捕捉新東西。

創作不全然依賴靈感

一些新朋友知道我是作家時,會好奇問我靈感是從哪裡來。我想他們真正好奇的是我如何想到東西寫,那麼重點就不是只有想到,還要寫了才算數。 靈感來自我所知道的一切,知道的愈豐富,資源庫就愈龐大,創作的發想是來自知識儲備中偶然發生的奇異組合,不具體的精神感受拼湊上一些具體可見的東西,就是我創作的起點。

剪髮

研究所在台北兩年,我只在台北剪過一次頭髮。 那唯一的一次,很不巧被剪成馬桶蓋,顯然很菜的理髮師看了我說不出話來的囧臉,趕快找人換手救命,修修補補弄了整整一個小時,勉強可以見人,最後不含洗頭收了我將近六百塊,那家店當時還週年慶打七折,實在又貴又囧。(說起來我還真常遇到服務失誤啊) 我不喜歡拿門面來冒險,那一次之後我決定定時回新竹報到,情願找我熟悉、值得信賴又便宜的理髮店剪髮。 後來當兵時沒有髮型,我把頭讓給我媽隨便試手藝XD。退伍後,常去的那家店卻搬家了,然後我也搬家了,搬到台北。 新家方圓五百公尺有十幾家理髮店,動不動就會逛到,我來回掃視各家店內的動靜,晃了幾個禮拜,終於決定找一家看起來比較專業的試試看。 過程中被問很多問題。

如何看待那些教人成功的書

有些書總是重複出現在市面上,它們並不是同一本書,而是很多本很相像的書,特別的是它們很容易成為暢銷書。這些書並不是純文學,我簡單描述它們都是寫了「讀者欠缺但是想要擁有的東西」的書籍。這些書不外乎: 教你如何把某件事做到好、做到卓越的書,通常是少有人能做好的事。 教你如何成為怎樣怎樣的人的書,通常是成為成功卓越的XX人。 例如:教你學好英文的書,用各種方法讓讀者成為英文高手的書。只要把英文換成其他東西就是另一本書了。 這些經常重複出現的書籍,不時提醒潛在消費者,讓他們意識到自身是欠缺的,讓消費者感覺空虛飢餓,喚醒人對缺乏某些支柱的恐懼,提醒他們這世上有更成功更優越的例子但他們還不是,他們需要買下它們以便達成自我提升。

續 生活開銷麻痺症

先來一篇2005年的舊文章: 台北物價之高,反映在外食最明顯。 對於一個沒有開伙習慣的人而言,吃外食可以節省時間與張羅的成本,更確切的說法其實是別無選擇,必須吃外食,因為不可能自己每天張羅三餐,泡麵與乾糧也不能常常當正餐吃。基於以上,本文暫且將外食費用歸納為「必要消費」吧。

被聲音喚醒塵封的世界

剛剛,不小心逛到這個網站:http://www.adidas.com/tw/adiworld/piin/intro.asp 沒有宣傳的意思,只想讓大家聽聽這網站的背景音樂。 我不太會聽音樂,不確定是屬於那個國家民族的風格,但我開了網站就不想關掉,一直反覆聽這音樂,感覺有許多好久不見的情感一直從心底湧出來。很放鬆、很有安全感,浪漫的、夢幻的感覺,可以想起許多美麗的記憶,卻又好像不是屬於自己的真實記憶。 上一次有這樣的感覺,是剛看過「艾蜜莉的異想世界」這部電影的時候,看完的時候心情也是同樣的靜不下來,該怎麼說,是一種被自己忘記很久的情感,是用兒時看這世界時的眼光,所得到的一種夢幻的感覺。 我怪自己怎麼會錯過這樣的一部電影,這麼多年後才發現,連想要收藏都找不到地方買了。 我很少聽音樂,所以對音樂的記憶很純粹,不容易混亂,某段聲音一定對應到過去的某個段落,連結非常清楚,不過也因為這樣我比較少聽音樂。因為很少聽見這一類的音樂,所以喚醒的東西非常特別,感覺上就是塵封許久的情感,早已忘記被壓在哪個角落裡,連輪廓都模糊了。 有誰找得到這一曲的來源?我會準備答謝的。 又,誰知到哪裡買得到艾蜜莉的異想世界?我只要原版DVD。

不願面對的真相:環污問題就像蛀牙

記得台灣發生大規模垃圾問題是在差不多20年前了,那時政府也推了很多東西出來,像是外星寶寶垃圾桶、環保兔傑比等等。記得那時也關心過石油問題、臭氧層破洞問題、溫室效應海平面上昇。 真的,當時就有這些話題,我小時候很認真在讀這些東西,使得小小年紀的我對地球的未來憂心忡忡,立志要為世界環境盡一份力。 20年過去,這個世界並沒有變成小時候想像的那樣,雖然沒有變好多少,也沒有變壞多少。同樣的環保話題,20年來也沒有什麼改變。當年的環保小鬥士早就發現自己生活在資本主義世界,力挺環保並不能讓自己變帥變酷變得更可愛。 所以很現實地,我跟大多數人一樣,只是知道有這麼一回事,但沒有什麼具體作為,甚至許多時候的作為是背道而馳。

團隊工作與個人效能

在修讀企管碩士時,比較常讀商管類的書籍雜誌,記得那段時間經常有人提到「一加一大於二」 的概念。 一加一大於二,主要在強調合作帶來的綜效遠大於各自努力的總和。聽起來確實很理想,能夠奉為圭臬激勵自己達到高效能固然很好,不過口號歸口號,現實到底有沒有字面上那麼理想? 一加一大於二,在數學上沒有道理,若用功率的概念來看,如果一個人把自己發揮到極限叫做1(=100%),那兩個人加起來最理想的狀況也是一加一等於二才對。是各自努力時無法發揮效能、會偷懶,而合作就能改善內耗?那麼這種放大的表像是本質提升造成的囉?

猜數字問題

情境敘述: 某甲從10~99這90個數字中,隨意選出一個數作為標準答案,然後讓乙開始猜。 當乙猜到的數字符合以下三種情況: 完全正確 十位數正確,但個位數差1 個位數正確,但十位數差1

劇本和小說根本不一樣

工作之前我寫小說,用力鍛鍊小說的底子很長一段時間。不敢說自己很強,但有了不少心得後,卻寫了些要領教人如何練習寫小說。我覺得這立意不錯,可以讓後人不必一再重複「發明輪子」。 我常說有些人搞不清楚自己要寫的是小說而不是劇本,劇本沒有實現演出之前無法展現其精彩,所以我主張寫小說要有像小說的方式。 現在我寫劇本,卻有點難丟棄小說的經營技巧,因為我已習慣小說技巧能夠帶來的優勢,寫劇本時不能善用那種優勢讓我有點不知所措,有點像是突然叫右撇子的我用左手寫字、用左手拿筷子吃飯一樣,會顯得笨拙。

致服務業者:確實教好您的第一線服務員

這是幾起因為電腦而發生的一連串事件。 三月底因為新工作而到台北租屋,要開始新生活,當時家裡用的電腦是大四時買的,經過兩年研究所加上一年多的兵役,總共四歲多了,想乾脆直接買新機。因為房子還沒租到,所以就在新竹買,因為有提供或運送到府的服務,所以我就不自己開車送。 然後就遇上三件事。 我因為打算延後搬家,所以向店家延後了原本預定的送貨日期。

座右銘無用論

那些流傳千古,經常被提起的智慧格言,往往揭示人類千古不變的弱點。也正因為永遠根絕不了,所以那些高尚的格言永遠都受用,也永遠都沒用。 人會因為習慣而對某些不變的事情逐漸視而不見,拿一句格言放在桌邊想提醒自己什麼,若沒有時常變換心情去注意去咀嚼,那句話遲早變成被忽略的擺飾。 人的注意力有限,這就是問題所在。 用來當座右銘的智慧格言,當成名的時候可以拿來往身上貼金,看見敵人的弱點可以拿來打嘴砲,都不錯用。 我怎麼一直寫無聊的東西XD

一路走過的軌跡

這是一篇舊文新寫,用來呼應「我的第一次求職面試」那篇。 原本是2004年在研究所聽課後寫下的想法,當時標題是「你所做的每件事都影響未來的可能性」,回頭看當時寫的文章感覺不會一樣,會想要換個方法來說。現在稍作修飾並引用: 教授在供應鏈管理課講到生涯規劃的一個例子,大意是這樣的:主角是一個哈佛藝術學院畢業生,藉由兼職替專欄作家畫插畫的機會,結識了許多有影響力的記者和作家,使得她能在一次個人畫展中,獲得他們有力的支持而受到矚目,使自己有機會躍升到另一個層次,踏進另一條路。她在擔任雜誌插畫時所累積的一點一滴,構成了那一刻成功的契機。 這裡不講生涯規劃,只是簡單分享自己的經歷。

尋常性的反芻

我從小經常神遊。 小學老師曾向我媽打小報告,說我上課經常兩眼失焦,不過老師問我問題倒也答得出來,不知道該怎麼教訓我。 我的回家作業經常半天寫不完,說真的作業沒多到那個程度,不需寫上三五小時,是因為欠缺誘因而感到無聊,大部分時間都坐在那邊恍神。寫作業寫到兩眼失焦,看起來一定很欠打。 媽曾經問我的腦子裡到底裝些什麼?我沒答過,東西多到我說不出來。 一直到我長大了還是隨時會裝滿東西在思緒裡,好像牛在反芻,把塞在腦裡的記憶全都拿出來翻動、拆解、重組,剛吃進腦裡的新鮮物也會馬上拿舊的來拼湊一番。 表面上看起來我沈默寡言、足不出戶,欠缺陽光的在家宅,大半生命是活在自己腦子裡的世界,也因為執迷於動腦而太少動身體。

從船上把行李丟進水裡

問題:在一艘航行湖中的小船上,把手裡拿的行李丟出船外落入湖中,請問湖的水位會有什麼改變?上升下降或其他? 不考慮外在因素,例如風吹日曬雨淋以及路人亂入,只考慮行李造成的影響。 國高中生或者剛學過物理還沒忘記的人先不要答,我想先考考那些已經生疏的社會人士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