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的動機

一直以來,我會用各種方式,低調地試探我的讀者:「喜歡我的作品嗎?」

我喜歡聽讀者敘述,想知道他們在我的作品裡看見什麼,不主動引導他們思考,不解答他們的疑問,只是聽。

「我喜歡自己的作品嗎?」還沒有人真的這麼問過我,但我會說我喜歡,當作品還沒被寫出來之前,我已經確信自己喜歡了。

有人問我能不能定義藝術?藝術創造的過程是什麼?

「把內心的美好,透過一個媒介,讓接受者心中感受到一樣的美好,分毫無差的傳達。」這是我的回答。

「分毫無差的傳達」,這便是我試探讀者的動機。不是要試探他們有沒有讀懂,而是仔細聆聽他們的情緒反應。就算讀者並非全懂,表達也不清楚,我可以思索他們如何解讀,聽他們從中看見了什麼?沒看見什麼?這故事跟他們的人生經驗發生了什麼樣的反應,在他們的內心裡擦出了什麼樣的火花。

當我聽到了這些,我會知道作品的目的達成了。

留言

  1. 那個「分毫無差的傳達」可是一輩子追求都不一定達得到的境界……

    互相加油吧!

    回覆刪除
  2. 哈,我們可以愈來愈接近這個目標的

    回覆刪除
  3. 我倒覺得藝術不一定要是『內心的美好』,而是一種非常純粹的、對於世界的詮釋,當你將你眼中的世界以各種形式傳達出去的時候,你就是在創造藝術,無論你眼中的世界是好是壞。

    而且感覺作品是非常主觀的東西,(記得作者已死的概念好像也是在說這個?)同樣的文字一個人多一種心得,該怎麼『分毫無差的傳達』?

    一點感想。

    回覆刪除
  4. 我筆下的殘酷與暴力,在我的心中也是有美感要表達的,創作者在加諸意念於作品中時,心裡一定有個意向。
    人的創作不會是無意識的產物,這是我的假設,所以我會說那是「內心的美好」,這是我很主觀的說法。
    至於「分毫無差的傳達」是我要表達的一個概念,或許不是字面上看起來的意思,但我相信有過與我相同體驗的人,會明白我的意思。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情況再惡劣,也不要成為自己曾經厭惡的樣子

《缺》第三章:無疾

從船上把行李丟進水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