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之所以膚淺

一是說者腦子不清楚

二是聽者沒到那格局

 

「施比受更有福」這句話,從小到大聽的版本,到現在網路上信手查到的,都不外乎那個死樣子:一整套大善人自我感覺良好的情操。

沒有貶低施善者的意思,完全不是。格言要被這樣解釋了事,休想啟發懶惰無知的普通人。

我相信這話最初不是那麼膚淺,不知流傳到哪裡後,變成了這種自我感覺良好的勸善洗腦文,讓聽不進去的人永遠聽不進去,讓人一知半解的像傻子一樣奉為圭臬又講不清楚。

怎麼會施比受更有福?受者當然比較有福啊。

但,只停留在選擇要被誰照顧、嫌這裡照顧的沒有那裡好的人,是不會懂的。

當自己開始要照顧人了,要親自為人付出過什麼之後,才會具體知道那份付出的份量,因為那是從你身上出去的,你當然會很清楚。當你明白那個份量了,才會知道自己曾經受了別人什麼。學會給了,才明白以往受的可貴。

還不到能施的格局,就不會明白自己擁有的福份。

不懂得珍惜的人,看不見自己擁有的福氣。

這是我的解。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缺》第三章:無疾

情況再惡劣,也不要成為自己曾經厭惡的樣子

買到糟糕的洗髮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