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崩壞是惡質文化的產物

醫療崩壞是源自系統問題,系統在設計實行的那一刻,就已經大致決定了結果。

類似的系統框架,在台灣諸多領域上演,可以說是這個社會生態裡的特產,也可以說就是一種「文化」產物。

我說遠因,是社會科學被嚴重貶低失能,導致人們普遍對社會的進步無法施力,一動起來就是亂,亂透了就需要草草收拾。

又因為容許草草收拾,所以周而復始,依然普遍無知。

「船到橋頭自然直」可以說是這種爛文化的金句。



為什麼我說是社會科學被嚴重貶低失能?

自學生時期,就一直感受到一種「重理工、輕文史」的氛圍,學校的生態裡有一種成見,說讀文史就是數理不佳、頭腦較差的人的選擇,人儘管不在嘴上這麼說,但偏見就是如此陳述。

為什麼會有這種高下之別?

因為有市場機制:畢業後的出路不一樣。

理工學生,常有明確的理想就職市場在提早等候。有市場就有競爭,有競爭就必須區分優劣,才能「公平分配獎勵」,歧視與偏見就源自於此。殊不知那又是另一種精心安排的教育方針,透過這種有意無意的優惠暗示,為大企業籠絡相對優質、同時又因為偏重學習而較缺少意識訓練的青年。

社會用偏重工業訓練的意識形態,獎勵能「對機器編寫語言」的工程師,因為有這些技能就可以做東西賣錢,而且這種能力也好控制,這樣的人被壓榨一下也沒辦法抗議出個所以然來。

學校不好好教如何寫作、不講究社會科學訓練,是因為「表達思想」、「對人編寫語言的能力」是危險不好控制的。

表面上我們開放言論自由,同時卻又不講究思辯的訓練、不給予獎勵,這樣長大後「能表達意見」、「能影響群眾」的人就不會養出太多。這種偏重的教育,是對人的一種工具化,也是馴化。
「升學競爭體制為資本家預先馴化勞動群眾,新自由主義的意識形態教化為企業減省了聘雇與裁員成本,最終美其名為義務教育的,則是為了防止逃兵以及箝制勞動意識而存在。」(國家時光,2013)教育部的建制本身,我以為即是教育的最大問題所在。
----本段落引用自「黃湯姆

社會科學教育的偏差、貧弱,直接導致了人民對社會功能的無知、使不上力。

所以人們很容易盲信政治謊言。
人們默許「政治是骯髒的」這種積非成是的荒謬常識,合理化自己的撇身事外,認為這樣比較乾淨。
誤以為能投票就是民主、誤認為新聞就是真實。盲信只有乖乖讀書才會出人頭地。

人會這麼弱,就是因為普遍都從「反知的教育」中長大。
那是統治者刻意設計的。

讓太多人民擁有知,就需要面對嚴厲的監督,統治地位的資格就會太高不可攀。


新時代的資訊流動快速,足夠新生代主動攝取資訊,可以跳出教育體系的生態框架,開始產生一些質變。這些質變,現在直接面對到養成於舊體系的前輩的壓制,演變成不同世代文化的衝突。

能不能解,又回到了社會能力的養成是否足夠這個因素來。


系統崩壞,是惡質文化的產物。而文化有慣性。

這是一場漫長漸進的改變,除非,崩壞及早發生,讓導致崩壞的人自己醒來,或者自己毀滅。改變才會有轉機。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情況再惡劣,也不要成為自己曾經厭惡的樣子

我的第一次求職面試

《缺》第三章:無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