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3月, 2025的文章

Art Designer (Senior)

Art Designer (Senior) 藝術指導 (資深藝術家) 職掌內涵 統籌遊戲的整體美術風格與視覺敘事,並引領團隊在製作過程中維持風格一致性與品質標準 根據產品需求,設計視覺表現策略,強化遊戲主題與玩家體驗之間的連結 協調各美術子領域(角色、場景、UI、動畫、特效等),使視覺風格與遊戲性協同運作 必備素質 具備高度的美術判斷力與視覺語言能力,能辨識風格重點並延展成可執行的美術系統 擁有完整的視覺文化涵養,能從多元風格中汲取靈感並有效轉化為遊戲視覺表現 具備同理心與協作意識,能理解製作團隊的技術限制與玩家的情緒需求 能運用構圖、色彩、動態、符號等語彙有系統地說明風格設計意圖 能兼顧創意與生產,善於提出具操作性的建議與資源配置判斷 工作倫理 需以風格守門人的角色自我定位,對視覺品質負責,對美術決策有明確立場 善用共同語言協調程式、企劃、音效等部門需求,促成團隊默契與表現一致性 善於引導美術團隊創作節奏,並提供具啟發性的回饋以提升整體產能 妥善運用與維護外包、美術資源等資源,確保品質與進度均衡前進 職掌描述 需能針對產品目標與市場風格定位,主導美術前期概念設計與核心風格試作 需能撰寫並維護風格規範文件,作為團隊溝通與品質把關的依據 需能清楚說明構圖、角色比例、UI語意、動態語境等抽象內容,並能在具體製作過程中擔任導引角色 需能與程式、動畫、VFX 等部門協調需求與資源配置,確保表現效果與執行可行性並存 需能在產品不同階段,妥善規劃藝術人力、工作流程與檢核制度,提升團隊效率與士氣 資歷需求 具備多款遊戲開發經驗,並曾實際參與完整上市流程 曾主導風格建立並帶領美術團隊完成風格轉化與內容產出 熟悉多種工具與引擎,如 Photoshop、Blender、Spine、Unity、Unreal 等,並理解其限制與最佳應用方式 擁有對視覺文化、類型風格與玩家感受的敏銳度,能長期關注並吸收新興風格與創作趨勢

Art Director

Art Director 藝術總監 職掌內涵 扮演遊戲美術風格的總設計師與決策者,統籌整體視覺語言與一致性,橫跨角色、場景、UI、動畫、特效等子領域 扮演遊戲體驗與美術表現之間的橋樑,確保視覺設計能支持並強化遊戲機制與敘事需求 協助製作團隊與外部資源對接,維持風格品質標準,並持續優化美術資源的製作流程與產能配置 必備素質 對遊戲美術風格、視覺敘事與玩家體驗具備敏銳的美感判斷與創意執行力 能夠統整抽象的遊戲概念與市場定位,轉化為可視覺化的藝術系統與風格規則 具備出色的視覺溝通與團隊協作能力,能與程式、企劃、音效等部門順利溝通需求與交付條件 工作倫理 擁有協調與引導美術團隊的領導能力,能帶動創作動能並鼓勵成員勇於風格實驗與技術挑戰 具有高度責任感與審美自我要求,能嚴格把關作品品質並持續改善製作流程 能用務實態度平衡創意與資源限制,並在壓力中保持藝術水準與決策果斷 職掌描述 能建立與維護完整的美術風格規範,並制定適用於整個專案的參考範例與溝通模板 能主導概念發想期的風格探索、角色原型、介面布局等視覺基調設定,並確保後期製作團隊正確延伸 能適應不同平台與產品型態,彈性調整視覺表現策略與美術生產節奏 能針對不同遊戲階段(Prototype、Vertical Slice、正式量產)精準預判所需的藝術資源結構與產能調度 資歷需求 需具備多年完整遊戲美術工作經驗,曾參與多款上市作品並主導風格建立 曾領導跨美術子領域(2D/3D/UI/VFX 等)的團隊協作,具備統整指導能力 熟悉多款引擎與製程(如 Unity、Unreal、Spine 等),並具備與工程端對接優化流程的經驗 對遊戲風格潮流與視覺技術持續關注,能定期汲取並轉化新觀點為團隊提升資源

匠心的存活權,必須從資金面來爭取

「我常做不被看好的事。」 不是我喜歡孤軍奮戰,而是 有些正確的事,註定在錯誤的體系裡顯得不合時宜 。 曾經我認為「要做對的事情,就不能失敗。」因為我深知一旦失敗,會壞了一件好事成立的機會,甚至失去再試一次的可能性。 現在我多懂了些事:當時這見解,片面的對了,卻走偏激了。 該自問的是: 是誰讓失敗的就等於錯的? 什麼是值得相信的價值,什麼是只存在這環境裡的「共識假象」? 有時為了贏,而用錯的方式努力,最終得到的那份「成功」,才是讓一切走偏的根源。 我寧願失敗在對的事情上,也不願意成功在我不認同的方向上。 這樣的路也許孤單,也許辛苦,但我認為 我終究是喜歡這樣的我。 當陷入「劣幣驅逐良幣」的職場生態中,創作自由不靠話術說服,而靠資源結構的脫鉤設計 當卓越無法換來生存 在許多創意與技術產業中,我們時常目睹一種吊詭的現象:愈專注在工藝上的人才,反而愈容易在職場中被邊緣化。這不是他們不夠好,而是他們在現有的生態中,無法被看見、被理解,甚至無法生存。 這類現象的根源,並不只是人際技巧的落差,而是整個資源分配機制的傾斜。當資金流向與價值觀念開始綁定、甚至固化時,真正以匠心投入的個體,就被迫處於一種失語的處境中。而他們的才華與誠意,最終只能被轉化為一聲無奈的評語:「不識時務。」 你是否曾看過一位產品設計師,花了幾週精雕細琢界面體驗,卻因為沒有主動在會議上宣傳成果,而在績效評估中被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