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4的文章

鄉愿的舒適圈

主流的思想操作手,習慣以放大「果」的方式來混淆「因」。 這是許多問題永遠只能治標不治本的原因: 獎勵總是給了治標的,給了短視的。 導致遊戲的規則被改寫,潛規則反客為主。 這套潛規則,圈套了局內所有人,從上到下,一體皆適用。 這個圈套,是讓整圈內人停滯不前的舒適圈。 魔鬼也會引證聖經為自己辯護。 生於、長於、陷於規則內的人們,需要反思與慧眼。 因為立意良善的理念,可以被誤用。 不要信了聖經,就默許了魔鬼。 看清本質。 把力量,交付給值得的。

白目是傲慢

這世界不是由白目建造的,但現狀每每是白目造成改變的。 白目之所以稱為白目,就因為盲,不會看,不識相。 不識什麼相? 「潛規則。」 一種透過意會,揣摩複製出的美德。 白目並不是看不見、故意視而不見,而是看不起,而視之無物。 白目是傲慢。 白目會為反而反,只想自己訂規則,不尊敬前人的累積與建設。 白目當中會有白癡,是的,白癡會失敗所以不必在意。 但總有些白目值得一看,他們白目,但不是白癡。 而所謂傲慢,只是描述一種不得人心的冒犯。 光是傲慢,不足以毀滅世界的。

群的反饋

社會與秩序,是人類遺傳因子外部化的一種形式。 會將建造者的基因表現反饋給新生的個體,教育就是一種展現方式,這會形成不斷對內同質化的大系統。 然而,生物是需要異質化的,由差異的個體組成的群,才是具有適應力的,才不至於因為單一因素的威脅導致群體滅絕。 所以個人與個人,會有差異。 在不同的時代,人建造的社會又不盡相同。 每種差異特質,誕生在不同時空的社會裡,會發展成完全不一樣的生命歷程。 當一個差異,與所生的時空不協調,該怎麼樣呢? 誰來決定該磨掉它,還是展現它? 我只知道,教育並不能提供這個答案。

義憤填膺是一種娛樂

「記者腦殘」只是一種膚淺的宣洩, 這樣情緒化的表達既未描述事實,又籠統簡化了新聞媒體的複雜心機。 新聞的底蘊,總含有精心策劃過的意圖。 媒體很清楚有哪些偏見存在,也很清楚這些概念本身不正確,卻選擇刻意針對這些偏見,精心調製新聞的取向。 挑動情緒、夾帶一個可以簡單傳送的概念,讓它隨著閱聽者情緒的能量散發出去。 填滿了情緒、送出,填滿,又送出。 渲染的成效愈好,對廣告主的議價籌碼愈高。 是的,錢很實際。 獲利本身就是那些營利事業的最高道德指標,所有通往獲利的手段,都只是必要之惡而已。 通俗戲劇喜愛塑造明顯卑鄙的角色,是因為「義憤填膺」也是娛樂訴求的一種。 新聞大肆展示作惡之人,繪聲繪影描述低劣的言行,讓大眾參與廉價的正義、昭告這裡有個活生生的目標可以恣意踐踏,因為他活該犯下被人唾棄的罪。 顯然,當今的新聞媒體訴求並不是描述事實,而是創造情緒的感受,這是娛樂業的核心價值:延展情緒張力。 因為生活太過平淡了,而心裡的矛盾與失調太多。 大眾需要出口。 媒體就給予出口。 閱聽大眾買單,廣告主買單,媒體事業就可以蓬勃發展。 能賺錢的就是正確的,所以他們總是心安理得。 延伸閱讀: 潛移默化的精神毒素

該是獨斷還是共識

當眾人是對的時候 先爭取認同才獲得實踐 當自己是對的時候 先爭取實踐才獲得認同 這兩種開創,會誕生於完全不同的局面

當良心不經濟時

人們接受星巴克單價超過100元的一杯咖啡, 人們也接受一片60元的炸雞排、一杯55元的手搖飲料。 然而, 人們要求一份正餐合理的要價應該在50~60元, 因為它是基本需求,而非奢侈品。 可以說,這就是世道嗎? 一塊良田,拿來種一輩子的稻米, 也比不上拿來種一棟房子賣錢,再用錢滾出更多錢。 可以說,這就是經濟嗎? 當良心不經濟時, 該算是良心問題,還是經濟問題? 當冒險不危險時, 該算是律法問題,還是世道問題? 追究因,既吃力又難獲共鳴。 追打果,很明確很有感。 聰明人都看得出怎麼做划算, 將成本外部化,你的風險、你的成本、我的獲利。 也就不難明白,為何這些事情,都會不了了之。 有什麼因,就會造什麼果。 因一直都存在,只是隱於蒙昧。

真知會給人勇氣

態度會把你帶往適合你的環境 所以不必為了讓自己適合環境,勉強自己的態度 因為那只是在拖延 這種拖延,是沒有截止期限的 不會因為拖完一輩子,就不算拖延 會因為正直而損失掉的,只會是歪曲的東西 會因為踏實而損失掉的,只會是虛浮的東西 會擔心連帶失去些什麼的,只是沒有看透而已 所以真知會給人勇氣 反過來說,要讓人怯懦,讓他反知即可 舉凡似是而非、積非成是、倒果為因的現象 都因為反知而壯大 於是包袱即文化、慣性即定律、妥協即宿命 愈怯懦,愈不是自己 愈無知,愈沒有力量

媒體的意圖

「媒體的訴求,就是看完當下的第一個反應。」 只要能確實描述那個反應,就能開始描繪媒體的意圖。 如果要杜絕不良示範引起的仿效作用,較好的方式應該是掩蓋,而不是大肆張揚。既然張揚,必有張揚的理由。 如果這是一種表態,我們要有所警覺:毒品再毒,也遠不如這個表態可怕。

不道德比道德划算

道德很重要 但我們常忽略,人不道德,往往不是因為沒有道德 而是相信了不道德的結果,會比道德划算 我們崇尚的價值,會比道德更具有影響力,這才是問題

陋習的建造

人愈有能耐,就愈用力維持積非成是的東西。 我們在歷史裡看見陋習被解放、嘲諷、檢討,卻總是忽略:每個當代人都是當局者迷,都甘願被潮流帶著走。 百多年前漢族女人還要纏小腳,我們知道那有多變態,是因為我們已經脫離那時代了。 若身在當時,那算是「宿命」。 懂得宿命的意思嗎? 宿命就是,逆來順受。

利用框架顛倒是非

合法,是邪惡最好的偽裝 無暴力,是暴力最好的偽裝 我們從小學習用框架辨認是非 但邪惡早已懂得利用框架顛倒是非 我們用同一套標準方便彼此形成共識 他們利用我們遵守的規矩佔我們便宜 你期待他們進入你堅守自困的框架,審視他們自己的作為 你明白緣木求魚的意思嗎

教育的抽象價值是複製

抽象不易衡量、不好控制,抽象能力與我們慣用的「標準學生」使用的任何度量單位都不合稱。 印象中的,基礎教育的抽象價值,是複製。 誰最適應這個模子,誰就是最傑出的孩子。 但是風向在變,已經變了。 台灣教育最失敗的地方:沒有訓練學生抽象思考 關於教育的投報率,在文化中一直糾纏著迷思: 「跟大家做一樣的事情,錯不了的。」 「你只要做到最好,最好的就是你的。」 與眾不同是高風險低報酬的,所以做的人也會因此與眾不同。 從眾是低風險高報酬的,所以人人都覺得這樣做就對了。 行為經濟學的「理性」。 我說它是慣性。

文史藝術教育的弱勢

在台灣作學生,文史、藝術、社會學科一直都因為市場性的因素,處於相對劣勢。 作學生時,我不喜歡讀某些科目,因而選擇理工。 不作學生之後,我才漸漸明白,那些我不愛的學科,教材是有問題的。 而整個社會對於教育的商品化,則是更嚴重的問題。 問題不在選擇學什麼、做什麼,而在於推崇與貶抑,背後代表的意義。 資優教育的個人反省: 認知心理、社會建構與教育倫理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albert-tzeng/10152553441109928 「醫學院在台灣的尊榮,著實是一種後殖民的現象。」 https://www.facebook.com/albert.tzeng/posts/10100154450527071

在邏輯上對抗

人的邏輯會不斷的說服自己、同時強化邏輯本身的結構。 而一個邏輯的成形與否,與前提是否合乎邏輯,無關。 如果無意、無法移除那個源頭,就不與人在邏輯上對抗,因為邏輯會自己尋求強化。 與之相抗卻不摧毀它,也會使它更加強化。 敵人不在邏輯裡。 大象無形、大音希聲。 真正的問題,潛藏在表象的背後。

愚民的戰爭是娛樂

我們一般大眾的刻板印象認為: 戰爭,大概就是槍砲戰械蹂躪城市的電影場面。 叛國,大概就是洩漏軍情、開飛機到敵國投誠這種新聞故事。 或許還因為,我們的軍事義務,還停留在如何操作半百年前的軍械、整齊的向左向右轉不停、如何保持刺槍突刺姿勢撐住三分鐘不動,就以為戰爭就是那樣那樣。 節錄孫子兵法謀攻篇三: 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破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于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 又引自己在2013年底寫的短文: 在自己家燃放狼煙,因為我看見 沒有砲火聲的戰爭 不需弄髒手的盜匪 不會感覺餓的飢荒 不會馬上死的瘟疫 還沒有痛醒的祥和社會 戰爭早已經演變到超越我們刻板印象的形式了。叛國也是。 或許,我們的文學藝術電影,沒能叛逆到去挑戰太過於真實的題材。讓我們沒有機會被「真實」嚇到。 不提會被封殺的問題,光是娛樂性不夠,就會胎死腹中的。 只要我們普遍相信的文藝娛樂該是怎樣怎樣,就只會有怎樣怎樣的商品上市。 只要我們不相信真實該是怎樣,就不會有人願意大費周章告訴我們。

潛移默化的精神毒素

各位聽過什麼叫做神經毒素,但是否聽過精神毒素? 在電影「Inception」裡有一個概念,利用潛入夢境的方式,將一個信念植入目標的潛意識。這個信念會像病毒一樣侵佔心智,發展成為宿主信念的一部份。 褪去科幻包裝,在真實世界中,以植入信念為手段進行的方法,是真實存在的,而且很尋常可見。 我發現我們的主流媒體,會在一些巧妙的時刻,發出一些帶有精神毒性的訊息,就像我剛才在入口網站首頁看到的這則新聞: http://goo.gl/NEJTMG 讀起來是一個很普通的新聞。 經過我的拆解,會有以下信念摻雜在其中: 如果愛搞政治,讀到碩士一樣會變成魯蛇,被家人唾棄,流落街頭當小偷。 愛討論政治,會無法融入職場。 政治狂熱會荒廢學業。 會因此去當保全。 網咖是這種人會去的場所。 擁有高學歷,一樣會變成廢物。(擁有高學歷怎麼可以當小偷?) 家族淵源良好,但就唯獨這麼一個走上了岔路。 看我拆完之後,意識到這則新聞的取向了嗎?不妨看看這則新聞下方的讀者迴響吧。 相信我,這則新聞會這樣寫,絕對不會是「不小心寫成這樣的」。 一篇文章不會是不小心寫成的,更不會不小心被放到首頁刊登的。 我懂如何透過寫文字,操作人的信念,所以我也能讀出操作的意圖。 電影「Inception」裡的主角柯伯,他宣稱自己最懂如何防備心智竊盜,正因為他自己就是傑出的心智竊盜。 電影「The Matrix」中,覺醒的 Neo 能看見原始碼的脈絡,就是這樣跳脫一層的領悟。 我的理想是大部分的人都能擁有這樣的抵抗力,因為我不樂見這個社會,被少數高竿的人上人操作。一整個社會,不能被用來反應少數人的品格。   「覺醒者」有兩種轉變的方向: 1.理解了人性的弱點之後,成為吃人為生的侵佔者 2.理解了吃人的法則之後,成為憤世嫉俗的反抗者 這兩種人,都各有成功與被淘汰的結局 再仔細留意:我們常看見第一種的成功案例,以及第二種的失敗案例,兩者被有意無意的拿來比對。 那是洗腦,是我所謂的精神毒素。 如果你從來沒見過第一種人,那你是幸福的乖寶寶。   簡要的說: 這是「人上人」在利用媒體公器,興建圍堵覺醒者的城牆。利用接受操作的閱聽大眾,孤立那些年輕的反抗力量。 這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控制手段,這與我的理念與作為,正好是相反的。

以信念包覆的毒藥

我想,大眾免不了是要被人操弄的。 因為,他們以為自己有在思考。 愚弄大眾的手法,就是讓他們自己認為某種信念是對的,選了邊站,自己就對了。然後就會自發的,執立場與其他信念相抗。 「連對錯都能混淆在一起,算什麼信念。」 「這樣才好,保持內耗的能量,一搧風,就能點起火,我照樣能高枕無憂。」 工程師用程式語言,對機器做Coding,可以操作它做出設定的行為。 人上人,也用一套語言,對大眾做Coding,可以操作人做出設定的行為。 而人會以為那是自己自發的。 懂得操作、消費大眾的人太多。沒有抵抗力的大眾,吃不盡、耗不竭,幸福還有剝削的空間。 所以終究是要見了血,才會喊殺人啊。  

天下難事,必作於易

前陣子讀到 這篇 時,引出了一些討論。 我說:這些事情都被改變了,所以是可能的,可以辦到的,世界也沒有因此毀滅。 我引道德經: 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 天下難事,必作於易; 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是說許多事情之大,複雜難解,一己之力渺小,事情又還沒有惡劣到 登高一呼就能群起呼應,一鼓作氣把事情翻盤搞定,確實沒有那樣的 時勢。 大部分的人還是能過得好好的,不想惹事,反正不惹就沒事。所以算 了,那種事做不來,不能改變什麼。 我就不是這樣想。 而如果我認為大事非以命相擲不可,非要革命不可。那,我如何看得 起自己關起門來寫個區區幾段文章,一個過期的中二生不時的嘴砲、 發洩不滿而已。不是的。 不需要認為:「要做到那些,一定要勉強。」 也不需認為:「要這麼勉強,還是算了吧。」 知道事情龐大不可為,但我還是能做我可以做的。 此為知難行易。 天下難事,必作於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