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3月, 2008的文章

進入長期戰姿態

當意識到自己正處在一場人生長期戰的初期時,發覺一切無法如以往,在短時間有大改變。 我必須修正一些目標、調整步調。 剛到台北生活時也一段時間不習慣,不習慣在大量工作之餘獨自打理生活,不習慣台北的高消費,但一年過後,發現自己太習慣,太習以為常,長期下去不太妙。 眼前還有一段長路要努力,要慢慢轉換到長期戰的姿態才好。 省錢算是第一小步。 我開始自己採購食材,自己煮晚餐、假日餐,並慢慢漸進到早餐。 幾個月前很習慣平均一餐一百,一天三餐真的可以花掉差不多三百。 自己用簡單的廚具作餐,一餐的材料費大概50上下,但變化還不夠多,目前都是麵條、餃子加上簡單的一兩樣蔬菜。一個人在外生活,儘可能一餐吃完,食材要有變化稍微難一點,隨著慢慢熟練摸索,會嘗試別的。 目前食材大部分從超商買來,超商的商品經常輪流折價,我專挑特價的買,一時沒特價的下次來或許就有,反正不急。一段時間後可能會試著去傳統市場吧。 平常上班日午餐還是吃外食,現在也儘量找便宜又多變化的地方買。早餐已經從習以為常的一份餐加飲料,變成簡單的一份外帶不加飲料,每天差一杯飲料累積下來真的差很多。上禮拜試過自己買土司打理,跟外面買的吃起來差不多,也不算太麻煩。 統計一下,凡是自己動手作餐,都可以省下一半的開支,成效算不錯,如果因為減少吃外食而更健康的話就賺更多了。 就這樣,從簡單的改變開始進入長期戰的姿態。 誰叫我一開始低估了人生這場戰局呢?

成長必經的狼狽

年輕人什麼都缺,就是不缺年輕。 處在一個尷尬的年紀,經常在理想主義與面對現實之間搖擺,彷彿駕著分頭奔馳的兩匹馬在顛簸中行進,哪一匹的力氣突然加大了一點,就會跟著偏向哪一邊。 問題不是哪邊力量大,而是在馬車被扯裂之前我會不會被迫鬆手。 一個人隻身到台北發展,經常聯繫的朋友都不在這裡,加上一年來工作時間佔據大部分的精神,到現在為止生活圈還是以公司為主,等於重心全放在工作上了。 在追求事業的同時,信念也在不知不覺間向社會價值靠攏了些,那些在理想以外的許多事,都不能忽視。剛進社會沒多久,一切才剛開始,還沒有能量,全心只做一見事也未必能盡善盡美。我很貪心,什麼都想要。如此心態必然走得狼狽,我還是相信不得不這樣走下去。 抱怨現實是很幼稚的事,在這種尷尬的年紀剛好不夠成熟也不該耍幼稚,所以在這裡就別提了(傳統的講法不外乎五子登科之類的,但我想要的可不只這些……)。 年輕人什麼都缺,就是不缺年輕,拿時間來換,這就是現實。 到了什麼都不缺的時候,希望自己還不算太不年輕,這就是理想了。

時間飛逝感

工作快滿一年,生活節奏已進入一種慣性,忙的時候,每次看錶都發現時間異常快速,午餐剛吃過,再次看錶時已經超過晚餐時間,全然不覺得已經過了幾個小時,彷彿時間被兩倍速、三倍速快轉了。 會出現這種知覺,不是太安逸就是太專注。我想我並沒有安逸的命,問題是我連休息都覺得時間被快轉。 下班回家往往都很晚了,從工作中的精神狀態冷卻下來之後,往往就該睡了,有時糟糕一點,冷卻不下來就失眠,結果隔天的精神狀態會更覺得時間被加快。 五天工作日一晃眼過去,每天都以為現在是昨天,到週五晚上下班突然驚覺已經週末啦?頓時回想這幾天工作就覺得我的天啊……我真的過了五天四夜嗎? 假日兩天通常都恍惚,偷懶睡到中午,午餐慢慢來,隨性作點事情,結果想到可以出門散心時已經快天黑,想要看點書發現已經快午夜,看完都快天亮了,時間還是流逝很快。 一件事情被擱下,再次想起已經一個月過了,感覺卻像是昨天的事一樣清晰。不知道是自己記性太強所以過那麼久還記那麼清楚,還是記性有問題所以全然不記得中間發生過的事情。 每個時間點之間的時間,好像都被什麼東西給偷走了。 在工作前有很長一段時間都固定追讀幾本雜誌,通常發刊不久我就讀完,還有精神期待下一刊的內容,當兵期間也沒有斷掉,休假時間一定讀完。但工作一年之後,其中一套期刊都是匆匆看完就收到下一刊,感覺彷彿昨天才出刊,結果馬上有新刊來了,有一套現在已經積了三本還沒拆封(下一期馬上就要出了)。 我還買了很多想看的書,也大都沒看完,我的住處離公司只有不到10分鐘車程,我就靠這一點時間讀書,沒座位時就沒辦法。我只好蓄意控制買書的速度。此外還有很多想做的事情,但好像一項也作不完。 我並不是對這一切都沒有知覺,放任時間流失,而是確信自己精神疲勞,意識經常追不上時間。從很久以前就曾被人說自己不懂得放輕鬆,對自己要求太多,結果到最後卡住自己的都不是現實中的壓力,而是自己精神的重量。 最近又收到了同樣的建議,不要把自己綁死。我還真的是沒變呢。

缺陷美

無瑕就是完美嗎?可以這麼說。 那麼,只有完美才會被喜歡嗎? 一定不是。因為完美很罕見,遠少於被喜歡的。 許多時候,完美並不特別被喜愛,有缺陷反而被解釋為特色、風格,因此而被喜愛,為什麼? 缺陷在心裡是怎麼作用的? 缺陷可以被當作焦點放大,也可以被視而不見。視而不見並不等於看不見,也不是故意不看,而是明知道存在,卻不願意討厭它。 包容,就是解答。 缺陷讓人有機會付出包容,包容是一種情感,是一種參與感,需要投入情感才能成全的完美,讓人感受到自己的重要。天生的完美,沒有被包容的機會。 當意識到這份「完美」不需要包容時,意味著使不上力、付不出貢獻。情感沒有施力點,讓人沒有參與感,覺得這份完美並不屬於我。 當人喜歡上了不完美,心裡對缺陷付出了包容,這份喜愛因為有了包容而完美,這份完美加入了自己的付出、因為有自己的參與而獨一無二。 對於這份付出,會有一份期待,期待能收到情感的回饋。或者,單方面付出的感覺,本身就很美。 所以情人眼裡,出西施。 印象派的畫很美。 嘶啞的歌聲很性格。 我想,這就是缺陷的美。  

朋友,借扶一下

對一個被煩惱壓到傻的人來說,每個冷靜的人都超有智慧的。 最近有朋友心煩意亂,幾次找我商量解套。 我置身事外、無關利害,很理性也很從容,旁觀者清,說話自然一針見血,沒想到這讓朋友驚訝無比,以為我不知不覺變成了達人。 達人?但願如此。 我不是達人,只是置身事外。幫別人解套時再精明理性,遇上狀況也會變成傻瓜,我心煩意亂的時候也會變成笨蛋,明明心裡有答案,還是得找另一個朋友商量解套。 這種互動都是單向的,或許因為習慣性,也或許這種互動需要保持一種可信賴的關係,如果我對某人而言是個解惑達人,那我就不要反過來找他求解。 就這樣,我在這個朋友面前扮演達人,另一方面拿自己的困擾向另一個朋友求解。 至於那讓人突然變笨的到底是什麼事?有笨過的就會明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