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北市若想要買適合育兒的房子,考慮合理的屋況與學區交通後,算算需負擔的房貸所造成的現金流,大概等於養育2、3個孩子所需的現金流量。原本有經濟條件能養3個孩子的家,揹了房貸之後頂多只夠養1個。 這樣的換算方式有點籠統且殘酷,但微觀來看,這種邏輯對多數人都容易理解:過高的房價,確實可以扼殺新生命的機會。 孩子養育成熟大概要20年左右,之後可以請他們為自己想想辦法。但房貸恐怕都是要繳30年才會放過你。所以要說買房子比養孩子更花錢,我也是同意的。然而說因為沒有錢,所以不敢生孩子,這命題描述方式,不太精準。 首先是:人要先夠有錢了,才會明白「錢不能解決的問題」比較多,也比較難。當一個人愈有錢之後,錢的力量也就愈不如那人本身的強,所要面臨的問題層次才會提升。 說沒錢就是唯一問題的,正因為還沒有錢,所以也還不懂另一層級的難題,會是些什麼。 生養孩子所增加的負擔當中,錢是比較能被明確計算的小事。做父母的情緒勞動,與時間的支出增加,才是難以評估的成本所在。 父母本身的時間價值愈高,育兒成本就會愈高。社經地位達到了愈高位階才開始斟酌育兒的父母,在這方面的無形成本,就會愈高。 從這點來看,晚婚趨勢與少子化,兩現象就是有連動的。 因為文明的發展,把人的經濟成熟年齡往上升了:經濟條件愈是充分的人,相對成本也愈高,動機可能就愈低。 生養孩子,對父母造成的額外勞動付出,差不多等同於另外兼一份全職工作。 所以「沒錢不敢生」的問題,可以換句話來說: 如果把育兒所增加的勞力付出程度,拿去兼另一份全職份量的工作,收入應該可以大大提升,至少是1.5到2倍的程度。 但這份心力若拿去育兒的話,收入不會因此增加,因為投入的那些勞力成本是用來養一個新的生命。孩子不會給你兼職收入,還要額外對孩子多花錢。多付出了勞力,不止沒賺更多錢,還要多增加花費。 所謂的「沒錢不敢生」欠缺的那份錢,我想就不是指需要花在孩子的費用,而是要替自己贖身的錢。贖身,就是脫離眼前所見的經濟困境。 已經決定不生孩子的人,大概也不會想要透支自己去兼兩份正職收入。那種透支的疲勞太離譜,要只憑「替人打工」、「增加收入」這種理由,很難讓人願意犧牲到這種程度的。 也只有明白這一切付出,都是為了要養育自己孩子的人,才有意願這樣透支自己。
答案什麼時候會公佈呢
回覆刪除挻好奇的...
我直覺告訴我水位應該是不變?
等答題的人多一點我就會出來解說囉:)
回覆刪除看皮箱的密度...
回覆刪除我是來亂的 XD
水位會「變動」,反正就是有波嘛!
回覆刪除這好像那個量大象的故事 XD 應該是不變?
回覆刪除行李放到船上時就造成水位上升了,排開的水量則反應了行李的重量。行李丟出船外的瞬間水位下降,但行李又浸入水中再次排開反應了行李重量的水量。行李在船上跟行李在水中兩個狀態比較,行李的重量沒變、水的密度也沒變,所以這個排開的水量﹝即水的體積﹞也不變。
以上是瞎扯的,我國中畢業之後就沒有再讀過物理課本。講錯的話還請原諒...
開始各說各話了,這種動腦遊戲果然很妙啊XD
回覆刪除來亂入...
回覆刪除行李放在船上的時候,因為船浮在水上,所以因為行李重量所排開的水量=(行李重量/水密度)
丟進水裡的時候因為沉下去了,排開的水量=行李本身的體積,這個體積當然小於(行李重量/水密度),不然早就浮起來了
所以整體來看,丟下去以後排開的水量比較少,水位當然下降,不過這是理學院的答案...
工學院的應該要說變化量太小,忽略不計XD
1.如果行李會沈到水底,表示行李密度大於水,那麼行李在船上時會比丟入水中後排開更多水,所以水位會下降。
回覆刪除2.如果行李浮在水上,表示在船上與水中排開的水一樣多,水位不會變。
3.(這是亂來)如果行李還沒碰到水就像熱氣球一樣飛上空中去了,表示密度比空氣低,拿在手上時會減輕船的負重,所以行李丟出手時,水位會上升。XD
1+2就是理想答案了
XIRE所謂的水位是?
回覆刪除我想的水位是比如湖裡有根柱子立在水中上頭有刻度。排開更多水,好像水位會上升才對。反之﹝像氣球飛去的例子﹞水位會下降。
原來我是拿浮體的式子亂套啊,這樣好像有點懂了... 似懂非懂 XD
我是指在湖中插一根竿子的叫做水位,不是秤大象時在船身上畫的刻度囉。
回覆刪除沒有1+2=理想答案的問題啊
回覆刪除原始的題目寫著:「把手裡拿的行李丟出船外落入湖中」
一開始就假設密度比水大了嘛...XD
落入不代表沉到底部啊 XD
回覆刪除老實說我本來以為會是不變...|||
如果是剛好完全入水但不沈的話,水位是不變沒錯,跟浮體的情況一樣。這種情況可以視為等量的水從船上倒進水裡,水位不變。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