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久便成盲,創作活動本身也是,這時不如去做點別的事,我不傾向在狀況不好時鞭策自己繼續前進,只在銜接好點子之間下硬功夫,因為讓我喜歡的好點子往往是無心插柳種出來的。
- 人的注意力有限,專注同一件事情太久會忽略掉其他,導致忙太久變成大盲人。因此休息是有價值的,不見得是要完全丟開負擔停下腳步,可以是改變另一種姿態繼續前進。
- 怕忘記的事情,找東西幫你記下來,例如筆記本,記下來之後就可以如釋重負地暫時拋開,好讓放空的手去捕捉新東西。
台北物價之高,反映在外食最明顯。
對於一個沒有開伙習慣的人而言,吃外食可以節省時間與張羅的成本,更確切的說法其實是別無選擇,必須吃外食,因為不可能自己每天張羅三餐,泡麵與乾糧也不能常常當正餐吃。基於以上,本文暫且將外食費用歸納為「必要消費」吧。
教授在供應鏈管理課講到生涯規劃的一個例子,大意是這樣的:主角是一個哈佛藝術學院畢業生,藉由兼職替專欄作家畫插畫的機會,結識了許多有影響力的記者和作家,使得她能在一次個人畫展中,獲得他們有力的支持而受到矚目,使自己有機會躍升到另一個層次,踏進另一條路。她在擔任雜誌插畫時所累積的一點一滴,構成了那一刻成功的契機。
這裡不講生涯規劃,只是簡單分享自己的經歷。
「動手就是不對」的陷阱 在公共討論裡,常有人斬釘截鐵地說:「動手就是不對。」這句話聽來簡單明快,似乎不容辯駁。但問題在於,正因為它過度簡化,才成為一種容易被濫用的語境。 試想,一個人先用言語羞辱、推擠,甚至刻意激怒對方,當對方忍無可忍而出手反擊時,社會輿論卻往往只看見「誰先動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