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和一位同仁談遊戲設計,他說了一段很有意思的話。
為什麼要在遊戲裡設計「走」?是因為有走不到的地方,所以要走。為什麼要「跳」?是因為有跳不到的地方,所以要跳。
說真的,光從字面上不太能懂這是在說什麼。
我換個方法說吧。因為遊戲裡有躲不掉的危險,所以要躲。因為有打不倒的敵人,所以要打。這樣說,或許就比較能懂了。
我們為什麼玩遊戲?我們在遊戲裡做什麼?到底是什麼那麼好玩?
因為遊戲裡有許多做不到的事情等我們去嘗試、去挑戰,所以有趣。跳不過去的地方想盡辦法讓自己過去,走不到的地方想辦法用跑、用爬的過去,躲不掉的照樣想辦法躲,一旦躲掉了就很愉快,打不倒的敵人就一直挑戰,打倒了就很愉快。就這樣,我們在玩遊戲,我們很努力操作、很專心尋找答案,並從中得到快樂。
遊戲什麼時候結束?
當所有事情都完成的時候,遊戲就結束了。
我們總會遇上做不到的事,但也正因為做不到,所以值得去做,乍聽起來好像很勵志,實際上確實如此。
如果事情都做完了,就結束了,還要做什麼呢?
2007年6月13日 星期三
2007年6月10日 星期日
在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之間,是另一個好問題
管理學老師曾用很簡單的方式解釋什麼叫「問題」。
我們做許多事情之前會設立一個目標,以及一條通往目標的路線:以現狀為起點,畫出一條直線連到目標,這條線就是我們要走的路徑,是從「現狀」前往「目標」的最佳路徑。
接著我們依據計畫路線往目標前進,實際運作後發現沒有那麼理想,許多因素使我們的軌跡在過程中逐漸偏離了當初那條路徑。偏離的軌跡與原計畫路徑間的差距,就叫做「問題」。
「發現問題」就是察覺實際路線與計畫發生偏差。把這個差距縮小、讓差距消失的工作,叫做「解決問題」。
以上都是紙上談兵。「發現問題」與「描述問題」本身都是在紙上談兵的層次,光是理解問題並沒辦法解決問題。
企業管理學的修練給了我很多東西,但我很清楚大部分在紙上直接學到的東西,只能用在紙上。知識讓我更容易看見問題,但是解決問題,需要的是力量,沒辦法光是唸了書就擁有那種力量。愛因斯坦的話很有意思。教育就是當一個人把學校所學全部忘光之後剩下的東西。(Education is what remains after one has forgotten everything he learned in school.)
當然,和許多哲言一樣,隨便解讀是會出問題的。
「紙上談兵」儘管不能解決問題,若連「紙上談兵」的功夫都沒有,肯定連發生問題都不會知道、沒知覺。「沒問題」和「沒發現問題」同樣令人振奮,無知是幸福的,好過知道卻無力去改變。
離開學校後,一個很深刻的感想是:「課本上荒謬絕倫的狀況題,真的會發生。」
我也很喜歡這句話:「要改變規則,得先跟著玩。」
我們做許多事情之前會設立一個目標,以及一條通往目標的路線:以現狀為起點,畫出一條直線連到目標,這條線就是我們要走的路徑,是從「現狀」前往「目標」的最佳路徑。
接著我們依據計畫路線往目標前進,實際運作後發現沒有那麼理想,許多因素使我們的軌跡在過程中逐漸偏離了當初那條路徑。偏離的軌跡與原計畫路徑間的差距,就叫做「問題」。
「發現問題」就是察覺實際路線與計畫發生偏差。把這個差距縮小、讓差距消失的工作,叫做「解決問題」。
以上都是紙上談兵。「發現問題」與「描述問題」本身都是在紙上談兵的層次,光是理解問題並沒辦法解決問題。
企業管理學的修練給了我很多東西,但我很清楚大部分在紙上直接學到的東西,只能用在紙上。知識讓我更容易看見問題,但是解決問題,需要的是力量,沒辦法光是唸了書就擁有那種力量。愛因斯坦的話很有意思。教育就是當一個人把學校所學全部忘光之後剩下的東西。(Education is what remains after one has forgotten everything he learned in school.)
當然,和許多哲言一樣,隨便解讀是會出問題的。
「紙上談兵」儘管不能解決問題,若連「紙上談兵」的功夫都沒有,肯定連發生問題都不會知道、沒知覺。「沒問題」和「沒發現問題」同樣令人振奮,無知是幸福的,好過知道卻無力去改變。
離開學校後,一個很深刻的感想是:「課本上荒謬絕倫的狀況題,真的會發生。」
我也很喜歡這句話:「要改變規則,得先跟著玩。」
訂閱:
意見 (Atom)
動手就是不對,的語境陷阱
「動手就是不對」的陷阱 在公共討論裡,常有人斬釘截鐵地說:「動手就是不對。」這句話聽來簡單明快,似乎不容辯駁。但問題在於,正因為它過度簡化,才成為一種容易被濫用的語境。 試想,一個人先用言語羞辱、推擠,甚至刻意激怒對方,當對方忍無可忍而出手反擊時,社會輿論卻往往只看見「誰先動手」...
-
要先知道的是: 對於你以外的任何人而言,你未必是對的。 他會覺得你是對,是因為他覺得自己同樣也是對。 你們獲得的共識是剛好碰上相似,而不是你的說服力與影響力所致。 如果一開始就不對,大概就不會有後續了。 在早期階段會先被滲透的人,不外乎「衝突迴避者」、對友善的面具容易產生好感的人...
-
多年前,請一個老朋友到我家吃麵,是我親手燙牛肉麵,兩個人邊吃邊胡亂地聊起了廚藝,聊著,他突然問了我一個問題。 「想要成為一流的名廚,必須先具備什麼特質?」 看他的表情不像是隨口問問而已,我猜他是要把一些想法告訴我,腦子裡開始找尋和「成功」有關的字彙,舉凡毅力、虛心、投入等,我要在...
-
在台北市若想要買適合育兒的房子,考慮合理的屋況與學區交通後,算算需負擔的房貸所造成的現金流,大概等於養育2、3個孩子所需的現金流量。原本有經濟條件能養3個孩子的家,揹了房貸之後頂多只夠養1個。 這樣的換算方式有點籠統且殘酷,但微觀來看,這種邏輯對多數人都容易理解:過高的房價,確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