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5日 星期日

慣性中的質量

一個大群體的慣性,很難因為少少幾個人幾件事就發生改變。
何況,總是有更大群的人在努力維持它既有的方向。

既有努力,那便不再是慣性,
一群恆久不變的施力,讓一切得以加速度前進。

這叫惡性循環。

理想主義者,會為了預防結果的發生,持續對抗。
機會主義者,會為了迎接結果的到來,作足準備。

然而,其他的大部分在慣性中持續跟隨、持續付出的人,並不屬於以上兩者。
他們只是看足了各種熱鬧、付出了支持的努力,卻以為就這麼掌握了些什麼。

只有感覺良好,並不會改變什麼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動手就是不對,的語境陷阱

「動手就是不對」的陷阱 在公共討論裡,常有人斬釘截鐵地說:「動手就是不對。」這句話聽來簡單明快,似乎不容辯駁。但問題在於,正因為它過度簡化,才成為一種容易被濫用的語境。 試想,一個人先用言語羞辱、推擠,甚至刻意激怒對方,當對方忍無可忍而出手反擊時,社會輿論卻往往只看見「誰先動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