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4日 星期一

我怎麼看待 AI 繪圖的工藝

畢卡索:「我花四年就能畫得像拉斐爾,卻花了一輩子在學像孩子那樣畫。」

拉斐爾代表的是「技法的完美」。

小孩代表的是「創造的純粹」。

傳統美術教育就是在教:

解剖、透視、光影、色彩、組合、模仿、風格再現

這些都是「可被訓練的技能」,技法可以被標準化,但創造不能。

畢卡索的意思從來不是「小孩子畫得比較好」,而是:

            真正的藝術不在技巧的高度,而是技巧無法抓住的東西。


AI 現在能做的正是把「拉斐爾」瞬間大量複製

生成式 AI 強的是什麼?

風格模擬、構圖模仿、筆觸重建、光影邏輯、質地的規律性

也就是,它專門處理「成為拉斐爾」那一面的技法世界。

AI 侵蝕繪畫產業,其實就是:

AI 把所有原本需要 10–20 年訓練的「標準化技能」變成按一鍵生成。

用畢卡索那句話,在這時代的比喻就是:

值得追求的不是 AI 最擅長的那一部分,而是 AI 最難模仿的那一部分。


AI 難複製的是「無技巧的深度」

AI 強的是:

            模仿、再現、組合、遞歸變體、獲得平均值。

這些都是「技巧域(skill domain)」。

AI 弱的是:

            單純、天真、偏執、大膽、怪異、破壞規則、無目的性、無理性的跳躍。

這些是「創造域(creative domain)」。

畢卡索所追求的「像孩子一樣畫」代表的是:

不被技巧綁架、不被規則束縛、不被美術史的期望控制。

而今天的 AI,恰恰只能「依靠過往資料」,也就是只能做:

被美術史、風格庫與人類審美限制的事。


畢卡索的反思正好描述了 AI 時代的藝術危機

如果我們把畢卡索的語句放進今天:

AI 用一天就能畫得像拉斐爾
AI 用 prompt 就能畫得像畢卡索
AI 用模仿就能整合 100 種美術風格
AI 用超高算力可以在一晚生成 10 萬張高品質作品

這是對創作者的衝擊,但也是對觀眾的衝擊:

當技巧變得廉價、無限供給,藝術的價值會回到「技巧之外的部分」。

這也是畢卡索所說的,用盡了一生去追求的事情。


這句話到今日,能重建繪畫藝術的價值定位

「我花四年就能畫得像拉斐爾,卻花了一輩子在學像孩子那樣畫。」

AI 花不到四秒就能畫得像拉斐爾,但它可能永遠無法像小孩那樣畫。

因為小孩畫的:

            不是知識、歷史、技法             不是平均值、不是資料庫

            而是心智的躍動與無目的性本身

而這種「自由」與「跳躍」是模型無法預測的。

AI 使得技法變得廉價,但也讓「技法之外的藝術」變得前所未有地珍貴。

這句話恰恰指向了藝術的未來方向:

不在技巧、漂亮、精準
而在「無法被複製的心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我怎麼看待 AI 繪圖的工藝

畢卡索:「我花四年就能畫得像拉斐爾,卻花了一輩子在學像孩子那樣畫。」 拉斐爾代表的是「技法的完美」。 小孩代表的是「創造的純粹」。 傳統美術教育就是在教: 解剖、透視、光影、色彩、組合、模仿、風格再現 這些都是「可被訓練的技能」,技法可以被標準化,但創造不能。 畢卡索的意思從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