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小經常神遊。
小學老師曾向我媽打小報告,說我上課經常兩眼失焦,不過老師問我問題倒也答得出來,不知道該怎麼教訓我。
我的回家作業經常半天寫不完,說真的作業沒多到那個程度,不需寫上三五小時,是因為欠缺誘因而感到無聊,大部分時間都坐在那邊恍神。寫作業寫到兩眼失焦,看起來一定很欠打。
媽曾經問我的腦子裡到底裝些什麼?我沒答過,東西多到我說不出來。
一直到我長大了還是隨時會裝滿東西在思緒裡,好像牛在反芻,把塞在腦裡的記憶全都拿出來翻動、拆解、重組,剛吃進腦裡的新鮮物也會馬上拿舊的來拼湊一番。
表面上看起來我沈默寡言、足不出戶,欠缺陽光的在家宅,大半生命是活在自己腦子裡的世界,也因為執迷於動腦而太少動身體。
小時候曾經以為每個人都是這樣腦子不停亂亂轉,後來才發現我的程度可以算是瘋狂級,因為沒有幾樣東西是可以拿出來跟人談論的。要轉換成一般人能理解的語言要花點時間……
我會寫東西不是因為我愛寫或者我很會寫,是因為東西太多太亂,有地方可以寫就順便寫出來。這沒什麼好厲害的,在我腦裡有很多都是垃圾,在裡面找東西其實很像流浪狗在搜垃圾桶,偶爾發現好東西就會搖搖尾巴。
現在寫的文章大多是我的反芻物。應該早就有人發現我老是在寫自己很久以前的事,不然就是未標明製造時間的詭異產物。
所以這裡好像很少新鮮事喔……
2007年4月3日 星期二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動手就是不對,的語境陷阱
「動手就是不對」的陷阱 在公共討論裡,常有人斬釘截鐵地說:「動手就是不對。」這句話聽來簡單明快,似乎不容辯駁。但問題在於,正因為它過度簡化,才成為一種容易被濫用的語境。 試想,一個人先用言語羞辱、推擠,甚至刻意激怒對方,當對方忍無可忍而出手反擊時,社會輿論卻往往只看見「誰先動手」...
-
在台北市若想要買適合育兒的房子,考慮合理的屋況與學區交通後,算算需負擔的房貸所造成的現金流,大概等於養育2、3個孩子所需的現金流量。原本有經濟條件能養3個孩子的家,揹了房貸之後頂多只夠養1個。 這樣的換算方式有點籠統且殘酷,但微觀來看,這種邏輯對多數人都容易理解:過高的房價,確實...
-
多年前,請一個老朋友到我家吃麵,是我親手燙牛肉麵,兩個人邊吃邊胡亂地聊起了廚藝,聊著,他突然問了我一個問題。 「想要成為一流的名廚,必須先具備什麼特質?」 看他的表情不像是隨口問問而已,我猜他是要把一些想法告訴我,腦子裡開始找尋和「成功」有關的字彙,舉凡毅力、虛心、投入等,我要在...
-
要先知道的是: 對於你以外的任何人而言,你未必是對的。 他會覺得你是對,是因為他覺得自己同樣也是對。 你們獲得的共識是剛好碰上相似,而不是你的說服力與影響力所致。 如果一開始就不對,大概就不會有後續了。 在早期階段會先被滲透的人,不外乎「衝突迴避者」、對友善的面具容易產生好感的人...
我可以理解,不過這樣子會有新的心得。
回覆刪除也不全然都不新鮮啦~~
我時常懊惱自己要把概念具體寫清楚需要花太多時間,我得積極把轉換的能力練到快速。
回覆刪除我就要進入團體創造的階段了,表達抽象概念要快速要準確,所以也不是很閒。
我的PS2最近很閒是真的……到職當天真的要帶遊戲破關紀錄去辦報到手續耶。
那記憶卡別忘了,小東西容易丟三落四。
回覆刪除應該說要記得把PS2整台帶上去,mini版就是這點方便。至於有沒有時間玩那是另一回事……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