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遊戲公司面試時,面試官跟我聊到在遊戲製作中,創意通常須在限定的方向與範圍內發揮,他問了一些問題測試我對這種情境的理解與反應。我大致猜得到這樣問的用意,當時我是拿自己的小說作品來為創作能力背書,但我自己很清楚小說創作與遊戲的創作有相當的差異。
在幻想小說裡,作者是造物主,只要不會讓讀者覺得不好看,作品裡需要有什麼都可以加入,因為那是作者一手捏造的世界,作者說是就是,規則可寬可鬆,亦即幻想小說的創作是較自由的,超乎常理、天馬行空的想像是其特色與優勢。
製作遊戲時規則與方向會先決定,再由設計成員在限制的範圍內發揮,想要突破範圍必須有很強大的說服力。我想這與集體創作和市場導向有關。
作家的創作大多是個人主義的發揮,以作者個人為中心進行無邊際的自由發展,但遊戲大多不是個人可以完成的,若放任一群人一起天馬行空地發揮,會產生很多衝突與矛盾,而且格局會放大到無可收斂,所以遊戲製作需有領導人掌握方向與範圍,約束各功能負責人在條件範圍內發展,在此規範下提出的創新必須經過領導者篩選,並與其他成員協調才能實現。
寫小說比較沒有這種限制,小說的題材與規則多是作者自己決定,也由自己動態調整,自己提案,自己審核,自己實踐。這是小說比較自由開放也比較容易混亂失序的因素(所以需要有編輯對品質作把關)。
最重要的問題是:寫小說時,我可以只寫自己「想要寫」、「能夠寫」、「會去寫」且「擅長寫」的故事題材,作者不需要勉強自己寫不喜歡的故事。作遊戲時不一樣,我可能會面臨下一個專案是自己「不喜愛」、「不熟悉」、「沒見過」、「不擅長」的內容和題材,我想這會是未來面臨最大的挑戰,被推進完全未曾經歷的狀況,可能我擅長的能力會無用武之地,我可能因為約束而不能使用自己既有的優勢,遇到這種情況就好比斷手斷腳蒙上眼睛一樣,我必須在限制裡發揮,且要有績效,做出來的遊戲必須好玩。
我會需要在受限範圍裡創新的應變能力。這就是現實的創意世界吧。(寫碩士論文時的情境正是如此啊)
所以老闆叫我在工作前,把腦袋放空,這樣可以學得比較快。跳脫過去既有的模式,才不會被自己限制。
儘管寫小說與作遊戲不會一樣,但過去給自己的訓練是有用的,我在構思劇情的過程用到很多工具與思考方法是很模組化的,重視流程、邏輯與訊息鋪陳的設計,這部份的工作在各種類型創作都用得上,這是我的能耐。
小說是一種單一維度的線性體驗,小說作品只要有強大的文字帶動力讓讀者的思緒跟著劇情舞動,讓讀者在腦裡自己張羅出需要補足的虛擬聲光體驗就行。小說由作者主導一切,讀者被動接受牽引,在這模式下作者可以自在地展現而使小說擁有獨特的生命。
遊戲體驗的進行並不是單一維度的訊號,而是全感官體驗,透過感官接收就比較難讓顧客一廂情願地接受引導,遊戲需要更縝密細緻的客觀呈現。
期待自己能因此踏進更寬廣的世界,努力支持這個夢想繼續走下去。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動手就是不對,的語境陷阱
「動手就是不對」的陷阱 在公共討論裡,常有人斬釘截鐵地說:「動手就是不對。」這句話聽來簡單明快,似乎不容辯駁。但問題在於,正因為它過度簡化,才成為一種容易被濫用的語境。 試想,一個人先用言語羞辱、推擠,甚至刻意激怒對方,當對方忍無可忍而出手反擊時,社會輿論卻往往只看見「誰先動手」...
-
在台北市若想要買適合育兒的房子,考慮合理的屋況與學區交通後,算算需負擔的房貸所造成的現金流,大概等於養育2、3個孩子所需的現金流量。原本有經濟條件能養3個孩子的家,揹了房貸之後頂多只夠養1個。 這樣的換算方式有點籠統且殘酷,但微觀來看,這種邏輯對多數人都容易理解:過高的房價,確實...
-
多年前,請一個老朋友到我家吃麵,是我親手燙牛肉麵,兩個人邊吃邊胡亂地聊起了廚藝,聊著,他突然問了我一個問題。 「想要成為一流的名廚,必須先具備什麼特質?」 看他的表情不像是隨口問問而已,我猜他是要把一些想法告訴我,腦子裡開始找尋和「成功」有關的字彙,舉凡毅力、虛心、投入等,我要在...
-
要先知道的是: 對於你以外的任何人而言,你未必是對的。 他會覺得你是對,是因為他覺得自己同樣也是對。 你們獲得的共識是剛好碰上相似,而不是你的說服力與影響力所致。 如果一開始就不對,大概就不會有後續了。 在早期階段會先被滲透的人,不外乎「衝突迴避者」、對友善的面具容易產生好感的人...
你的"將本文加上線上書簽"又斷行了...
回覆刪除Bug report 這種暫時性的東西不必回在文章裡啦,都開了一大堆留言區了啊 = =
回覆刪除兩個月來,我的感想:
回覆刪除製作遊戲,很簡單,也非常艱難。
無中生有的創作,本身就是最艱苦的探索與推進。
製作遊戲,跟許多其他工作的性質沒什麼不同,需要紮實的苦工、需要穩健的秩序,也都需要創造力。
是的!遊戲創作也是需要時間來累積的,但是剛起步就面對大容量光碟也是問題之一。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