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什麼值得

早上留意到一則報紙的標題,某知名企業的所有地,因為都市計畫,估值大漲上看百億。那是一份以財經為主題的報紙,一如尋常的正面敘述文字,要你的潛意識接受這個訊息:「很有價值,快來買,慢了就沒了。」

圈了一塊地,報了一個數字,大力昭告天下,就值得了?這種信心到底是怎麼來的?

有誰在這件事當中創造了多麼值得的東西?可以為這個社會平白添加這筆數字嗎?

那麼憑什麼?

然而,這份質疑沒什麼份量。

他們不怕,他們只需要確保成交無礙,那個數字就會獲得支持,他們有很多方法讓人支持這個交易。

也總有人可以付出真實的價值,去填飽這個宣告出的數字。

付不出也沒關係,他們允許你透支未來,拿你的一生來買。



這社會,最初就像個淺淺的水灘,水底平整,沒有地方特別深,每個角落多少都有些水,足夠需要的人享用。

這淺淺的水灘靠著儲存降水,而逐漸豐富起來,晴雨交替也不至於輕易乾涸,水能夠自己做出調節。慢慢的累積了水量,水域逐漸向外擴展開,接觸到更多降水,水深也慢慢的增加。

總有一天,這淺淺的池子會累積成為大湖大海。

某天有人發現只要在水底挖個洞,水深就會增加,不必等待總水量的緩慢增長。這了不起的創舉被有樣學樣,誕生了一個接一個速成又具體的深度,從此開發水底成了偉大的事。

然而,總水量增加的速度並沒有變快,還是依賴天空的降水來慢慢累積,挖洞只是讓池子的水往深處集中。

最初並無明顯的變化,水面即使有稍微下降,比起晴雨交替的自然起伏,仍算是尋常的小變化,來場及時雨就掩蓋過去了。

漸漸的外圍的淺水區開始退潮,池子的水面積縮小了,接收降水的效率變差了。

擁有水深優勢的人,開始宣揚起自己的成功之道,因為他們的先見之明,早早採取積極的行動預防了乾旱的威脅。

淺水區的人努力爭取更多接觸降水的機會,他們還不太熟悉水往低處流的道理,他們殷切望著天空,看不懂水底的大窟窿。

一些人想要起而效尤,在淺水區開挖新的洞,發現水量普遍太淺,不得不向深水區靠攏。



在藍圖裡劃一個圈,標上深度,就有水流進來填補那個容量。

憑什麼?

每個創造價值的行動都需要機會被購買、被獎勵。

活水需要流向好的價值創造者,讓值得被鼓勵的人得到應有的報酬,這是市場機制。

畫一個圈,就將人的幾十年心血吸進來。

被剝光未來的人,還能剩下多少籌碼,可以支持真正的價值創造?

留言

  1. 補充水池的描述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J70hiltOdw
    有圖像化與數據支持,確實比較容易懂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情況再惡劣,也不要成為自己曾經厭惡的樣子

《缺》第三章:無疾

從船上把行李丟進水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