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部隊裡認識一個朋友,個性跟我差很多,幾乎是相反的兩種人。
我講求秩序、可控制的穩定,他很胡來。我很謹慎小心,他常常把自己送進亂七八糟的麻煩裡。我在學校是乖乖牌,他是叛逆的不良學生。我心思縝密、善於心機,他很大而化之、很隨便就信任別人。
有一天他問:「我們兩個人怎麼會變成朋友啊?」
我當然知道他是問什麼意思,可能他自己也覺得我們這組合很離奇,在我們彼此的生活圈裡面都沒有對方這種人存在,可以說是互斥的兩種人類。
當時只是簡單回答:「不用想那麼多吧?」我是懶得想,而且我自己也不清楚是為什麼,在部隊裡窮極無聊,有人跟自己站在同一陣線,個性或習慣怎樣,根本沒什麼好計較的。
但我想也不是那麼簡單,現在我倒想到了一個說法可以解釋。
跟他真正熟絡起來其實很偶然,最早只是打電話聯繫,聽到他的來電答鈴覺得歌曲很性格,一有機會就跟他問起那首曲子。他發現有人注意到那些歌曲似乎很高興,就開始胡亂聊起音樂、創作,然後發現我雖然不會樂器卻對音樂有些Sense,他就更感興趣了。
讀過我的小說後,他說:「作家都會把自己寫進故事裡,果然是真的。」
「有那麼明顯?」我疑惑。
「有喔!」他斬釘截鐵。
除了創作人這項共通點,我們沒什麼交集,但這也就夠了,創作的道路大多孤獨,有人幫忙支持彼此的夢想,知道對方能理解自己創作的熱情,這對熬過幾百個苦日子很有幫助。
他已經知道我跟自己筆下的傢伙是一個樣,所以我可以胡亂吐嘈亂講垃圾話,無須忌諱,結果就是在他面前我很習慣展現自己的這一面,在其他朋友面前我則依然拘謹。畢竟沒有幾個人被我吐嘈還可以狂笑的。
人的樣貌決定於彼此的互動關係,同一個人在不同的人前會展現出不同的樣子。這無關乎真誠與虛假,可能只是習慣而已,從最初的互動方式一直沿襲下去,變成既定形象,只固定出現在特定的人面前。
會成為朋友,或許不是因為朋友是什麼樣的人、我是什麼樣的人。而是當我在朋友面前時,可以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這是我現在的答案。
人需要許多朋友,或許是為了能扮演出自己的各種樣貌,每個人都有多樣性,每一個樣貌都希望有人能夠認識,也都需要朋友。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動手就是不對,的語境陷阱
「動手就是不對」的陷阱 在公共討論裡,常有人斬釘截鐵地說:「動手就是不對。」這句話聽來簡單明快,似乎不容辯駁。但問題在於,正因為它過度簡化,才成為一種容易被濫用的語境。 試想,一個人先用言語羞辱、推擠,甚至刻意激怒對方,當對方忍無可忍而出手反擊時,社會輿論卻往往只看見「誰先動手」...
-
在台北市若想要買適合育兒的房子,考慮合理的屋況與學區交通後,算算需負擔的房貸所造成的現金流,大概等於養育2、3個孩子所需的現金流量。原本有經濟條件能養3個孩子的家,揹了房貸之後頂多只夠養1個。 這樣的換算方式有點籠統且殘酷,但微觀來看,這種邏輯對多數人都容易理解:過高的房價,確實...
-
多年前,請一個老朋友到我家吃麵,是我親手燙牛肉麵,兩個人邊吃邊胡亂地聊起了廚藝,聊著,他突然問了我一個問題。 「想要成為一流的名廚,必須先具備什麼特質?」 看他的表情不像是隨口問問而已,我猜他是要把一些想法告訴我,腦子裡開始找尋和「成功」有關的字彙,舉凡毅力、虛心、投入等,我要在...
-
要先知道的是: 對於你以外的任何人而言,你未必是對的。 他會覺得你是對,是因為他覺得自己同樣也是對。 你們獲得的共識是剛好碰上相似,而不是你的說服力與影響力所致。 如果一開始就不對,大概就不會有後續了。 在早期階段會先被滲透的人,不外乎「衝突迴避者」、對友善的面具容易產生好感的人...
很高興能認識你 XD
回覆刪除我明明就是說"有阿 很明顯阿"
回覆刪除哪是說"有喔"這麼簡單而已
所以作家會擅自竄改朋友然後寫進故事裡,哈哈。
回覆刪除有嗎
回覆刪除為啥我都沒看到我的出現 >
你拿仙女棒點煙的事情我有寫啊XD
回覆刪除>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