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8日 星期一

用權者的大智若愚

幾個月前,台灣政府針對菲律賓海軍射殺台灣漁民事件,祭出了遣送菲勞回國的制裁。當時我對這個措施提出的看法:

我說:
勞委會凍結菲勞,能給菲國政府什麼壓力?
菲律賓1億人口,在台有紀錄的勞動人口不到10萬,菲國政府是否關心這幾萬國民的生計,我說不準,但我認為不足以構成壓力。

換個層面想想,不就兩國政府一起欺負這些人?

我的看法是,凍結菲勞這個操作,是可以減輕台灣政府自己的壓力。

「這題材就是好操作,人民需要出口,就給一個出口,矛頭不要指我就好。」

我們的用權者做出這樣的示範:對不能發聲捍衛自己權益的人開刀。
民主社會的人民,應該心生警覺,不要附和。

我要說的是,心生警覺。

這個舉動是風向轉變的徵兆,我們的用權者並非無能,而是擁有了更上一層樓的「大智若愚」。為了我們擁有的幸福,要保持警覺。

再引一次我說過的:食物鏈的上頭還有別的東西。單一物種的食物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動手就是不對,的語境陷阱

「動手就是不對」的陷阱 在公共討論裡,常有人斬釘截鐵地說:「動手就是不對。」這句話聽來簡單明快,似乎不容辯駁。但問題在於,正因為它過度簡化,才成為一種容易被濫用的語境。 試想,一個人先用言語羞辱、推擠,甚至刻意激怒對方,當對方忍無可忍而出手反擊時,社會輿論卻往往只看見「誰先動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