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故事就像種樹

創作故事好比種一棵植物。

把小說創作的過程當作一棵植物的成長來看,那麼以下的創作成分可以分別與植物作類比:

  • 種植的地點=作品的題材


不論高山險地或是庭院花盆,任何地方都可以種植,生命發展出的成果與需要克服的障礙也各有不同。植物在任何環境都可以呈現不同的生機,當然也都可能失敗死亡。
高山險地能鍛冶出堅強的生命韌性,庭院盆景的鋪陳方式則能展現精鍊的風采。任何題材的創作都可以發展出自己的可看性,沒有任何題材是必盛或必衰的。

  • 紮根的土壤=創作的背景設定


土壤太鬆散,植物會無法紮穩根基,土壤太嚴密則容易讓根部窒息。
設定鬆散,作品容易站不穩、長不高;而設定太嚴密,會讓作者很辛苦。
但紮根在絕地峭壁的樹,根部(比喻作者)往往強壯得驚人。

  • 土壤中的養分=作者的知識來源


土壤中的養分不足,則植物無法茁壯。
不同的養分對植物的影響絕對不一樣,要當好作者必須學習分辨與篩選,因為你的資源有限(例如時間)。
知識永遠不嫌多,只怕施錯肥料,或專施一些沒營養的東西,有害植物健康。

  • 根部=作者


根部愈強壯,則整棵植物的生命力愈旺盛。
根部在土壤中紮得愈深,能夠得到的養分愈多,尤其在和其他植物一起競爭養分時,深紮的人可以得到更多優勢。
根部強健的植物,就算遭遇輕微斷折,也能以強韌的生命力再生。

  • 主幹與枝幹=故事架構


大小高矮象徵這部作品的規模。
通常由根部的規模,可以決定一棵樹的發展極限,因此要讓枝幹成長壯大,要先從根部茁壯開始作起。
大樹小樹都是樹,大小並不是判定好壞的客觀依據。

  • 花與葉=文筆、鋪陳、表現手法


不論是花的華麗或是葉的穩重,都是令人賞心悅目的要素。
花與葉都會凋謝、新生,並隨著枝幹的伸展而不斷向外擴張版圖。
是整株植物換新與蛻變最頻繁的部分,也是讀者看得最仔細的地方。

  • 陽光=讀者


植物需要陽光,選擇種植地點(題材)時,務必要考慮陽光的照射是否足夠。當然,你可以選擇從較不受注意的陰暗處開始發展,但這需要堅強的韌性,只是終究,你會發現自己的枝幹還是得伸向陽光,才能夠繼續發展下去。
(註:有些誕生在陽光無法直射處的植物,會以難以想像的力量往有陽光的地方伸展,這是植物的趨光性。)

這幾個要素之間的微妙關係,值得有心創作的人去細細體會。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缺》第三章:無疾

情況再惡劣,也不要成為自己曾經厭惡的樣子

買到糟糕的洗髮精